
在某档综艺节目里一站式配资服务机构,有一个相互认识的环节,在场的新人自我介绍完毕,一位前辈问:“你的代表作是什么?”或许是积累还不够,或许是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,又或许是因为在前辈面前谦逊,年轻艺人们鲜少能回答出这个问题。
对不同行业领域的人来说,代表作都是内心深处的一份希冀。尤其是对“以笔为刃”的宣传干部而言,代表作应当是基本的追求。除了众所周知的文章,参与的一个项目、推进的一项改革、为群众做的一件实事,只要是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,其实都可以称为代表作。

图源:视觉中国
一
代表作就像一个标签,让作者有了鲜明的辨识度。譬如《红楼梦》之于曹雪芹,《千里江山图》之于王希孟,《平凡的世界》之于路遥,代表作与作者“深度捆绑”、密不可分。还有一些作者,本身并不为人所熟知,但其所创作的代表作却家喻户晓。就像很多人也许不了解陈子昂生平,但又有多少人没听过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”呢?
宣传干部本身从事的就是思想文化工作,作品是成果,也是载体,是宣传干部安身立命的基础。代表作的背后是对世界的深邃思考,对业务的深入钻研,对细节的精心打磨,使个人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就像工程师如若没有知名度较高的项目或工作经历,其工作能力难以让人信服;厨师如果没有一两道拿手菜,就很难培养出忠实的食客。
当我们投身宣传事业,大多数人总是希望有所建树,不仅让物质上更充裕,也让精神层面达到满足和愉悦。代表作是个人辛勤付出的结晶,是来自他人的认可,更是无愧于己的成就感。
更重要的是,有些代表作除了对个人的成长具有意义,对社会、对时代、对历史也具有非凡意义。
2000多年前,屈原留下的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,在今天仍然鼓舞着人们坚定信念,不懈求索;1000多年前,李白写下了“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”,至今仍在互联网上抚慰着人心;1966年,新华社播发穆青等人采写的《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》,让焦裕禄精神至今熠熠生辉……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里,一个又一个代表作,构筑起了丰富的文化和精神世界,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。

左图:焦裕禄资料照片。右图:新华社记者写的《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》原稿 图源:“新华每日电讯”微信公众号
二
今天的中国,现代化建设气象万千,可喜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,动人的故事处处都在上演,创作的土壤更肥沃了;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,各类信息迅速破壁出圈,作品的传播效率更高了,只要有机会有能力就不用担心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但是,拥有代表作依然很难。
难在漫长时间里的坚守。每一件代表作都凝结了创作者的心血,所谓“一鸣惊人”“一战成名”只是表象,其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努力、坚持和付出。他人只看到了成功的瞬间,却不了解那些“不鸣”岁月里的艰难。就拿文字工作来说,如果没有阅读的积累、生活的磨砺、长期的训练,作品必然是苍白、无力的。要在车马喧嚣中耐住寂寞,在看似“性价比”不高的坚守中不忘初心,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信念感。
难在繁琐事务中的专注。大部分宣传干部从事着繁琐且具体的事务性工作,在本就“捉襟见肘”的业余时间里,有时还要面对家庭生活的“鸡飞狗跳”,留给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往往少得可怜。撇开一切杂事专心致志,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奢望,事实上“真空”的环境也未必对工作有利。更多时候,我们需要在忙碌中不放弃学习,在琐事中保持独立思考,在时间的缝隙中艰难而坚定地往前走。
难在高效快捷中的匠心。当信息技术高速发展,当人工智能的大潮袭来,在“xx马上就要失业啦”“xx没有前途”的舆论环境中,创作似乎成了很简单的工作。比如,在各类软件中,输入标题和要求,很快就能获得一篇看起来像模像样的文章或者调研报告,生成短视频也不是什么难事。就拿新闻报道来说,对时效的要求越来越高,电话采访、网络采访成为常态,坚持现场采访、蹲点调研、反复核实、精心打磨在当下看起来吃力又不讨好。保持匠心,就是一次又一次对抗外界的诱惑,从而坚守内心的选择。
难在质疑声中的清醒。不可否认的是,工作中还有一些人以所谓“枪打出头鸟”为借口,把“平平淡淡才是真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。有的不光自己没有志向,还将他人的追求视作沽名钓誉,甚至进行嘲讽挖苦。要在质疑声中坚定自我,在风言风语中依然清醒,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定力和决心。

图源:视觉中国
三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、熟悉新领域、开拓新视野,增强本领能力,加强调查研究,不断增强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。代表作其实是“四力”的集中体现,是对宣传干部“好学能文”的基本要求。那么,宣传干部如何才能有自己的“代表作”呢?
积跬步以至千里。读这篇文章的你,也许刚刚从事宣传工作不久,也许工作很多年仍然觉得代表作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,也许曾经有过代表作却难以突破,也许在各类平台上看过太多励志故事、天才文章,幻想有朝一日可以“一飞冲天”。这些想法和顾虑都很正常,然而代表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写就,也不可能天降神笔,必须持之以恒、久久为功。宣传干部不妨从业务出发,从最基础的事情写起,从培养看似不起眼的阅读和钻研习惯开始,从手头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堵点切入,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不断刷新自己、积累成绩,击穿一个点、深耕一口井,朝着出代表作的方向努力前行。
居方寸而怀天下。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是“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”,要求宣传干部既要有“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”的站位,也要观照人民群众具体的所思所想所盼。不是每一个宣传干部都有机会参与轰轰烈烈的大工程、大项目,但每个宣传干部都能从身边入手,在方寸之间发挥所长,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,用一篇篇充满深情和思考的文字,讴歌时代、抒写人民,用一个个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行动,推动工作、回应关切。譬如基层宣传干部可以发挥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,获得第一手鲜活素材,将调研报告或者工作方案写到人民心里去。
精业务而淡名利。鼓励宣传干部要有代表作,并非功利地希望宣传干部要追逐名利,真正有价值的代表作也不可能产生于对名利的追逐中。在深耕业务领域的基础上勤加练习,代表作往往是水到渠成的结果。宣传工作范围很广,理论、舆论、文化、文明……在社会中每个领域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,都能产生代表作。但是,光做个熟练工是远远不够的,代表作不可能在墨守成规中产生。既要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,也要敢于打破旧的套路、革除旧的观念,努力让代表作具有创新性、突破性。
正如有网友说,我们大部分人都要接受自己的平凡和普通。宣传干部也不一定都会有代表作,有时也要接受终其一生也无法留下为他人所称道的“代表作”的遗憾,但那些无声的坚持、默默的付出,那些看过的书、熬过的夜、想过的问题,终将成为我们自己心中的“代表作”一站式配资服务机构,让我们在今后的回首中仍觉得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、无愧于奋斗。
哈福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